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你的雨傘在漏水嗎?


除非投資人把投資基金當成是投機的工具,每天猜測市場走向、短進短出,不斷的在轉換基金,(事實上這些人也是長期投資者,只是他的週轉率更高,成本費用更貴)

不少投資人很天真的以為可以掌握到哪個市場或國家好,適時的做進出,否則長期投資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投資成本費用過高。


透過高費用成本基金不代表它會有著高效率,更不能保證它會有著高績效,不過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它是會讓你延後好幾年退休的保證。


台灣投資人持有前十大基金:

5年下來,十間公司中只有5間調降費用,3間持平費用,更甚至有2間基金公司還把費用調高,分別是貝萊德基金與路博邁基金,2支基金分別逆勢變本加利調漲5.4%、4.7%,這種情形我看只有台灣才會發生,而前十大基金平均成本費用都在1.5%上下。


可以知道台灣境外基金隨著規模越大,在投資成本上幾年下來其實跟本沒有什麼太大變化,這些基金公司真的對投資人非常不友善。

台灣境外基金公司就是吃定台灣投資人,看準台灣投資環境封閉,利用資訊的不對等,跟台灣投資人不願意做任何改變,因為大家都覺得把錢匯去國外麻煩或是擔心不見

在台灣肯投資海外的投資人也是只有少數族群,對他們來講跟本不痛不養,如果投資人多做一點功課會發現,海外投資會比台灣安全,不管是法條或是稅務,遠比台灣進步太多。


以下是Vanguand ETF總開支費率,也是投資人最常用來做配置的ETF,不管任何一支ETF調降幅度都遠超過台灣所賣的境外基金。

Vanguand ETF總開支費率:

這5年間 Vanguard這10支ETF調降最少的是VOO,只有16.69%,不過他的費用只有0.05%,真的已經算是物超所值了,跟台灣境外基金動輒1.5%起跳的管理費,差了29倍,而降幅最多的分別是VEU與VSS調降了42.42%。


這才是有替投資人著想的基金公司,隨著規模越大,也會分享給投資人,而不是隨著規模越大還把費用加重在投資人身上。


我們舉2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A先生他從現在開始想長期投資20年一直到退休,在ETF部份選了5支分別是VTI、VWO、VGK、VPL、BND

用2014年費用一共加總是0.51%,或是他用2支台灣賣的境外基金做全球化配置(假設基金可以存活到20年),2支基金總費用是3%,每年存入20萬,20年後本金是400萬,都不算每年報酬率情況下,光是費用成本差異有多大。


費用率的影響:


每一年投入20萬在3%高費用下,20年差距來到84萬,等於投資人每年存20萬投入,還需要多 4.2年才能追上使用低成本費用的投資人

這還只是最簡單算法,如果你想存到2000萬退休,期望報酬值每年4~6%,通膨2.5%,在考慮到基金績效部份(長時間很難贏過指數),我想退休可能又會再晚個4.5年,等於要晚將近10年退休,你甘心嗎?


再來看一個Vanguard舉的例子,假設一個由 10 萬美元開始,年平均增長率為 6% 的投資組合,用以說明 30 年間的開支對回報有何影響。

Vanguard研究:

在低成本情境下,投資者每年支付 0.25% 的資產開支,而在高成本情境下,投資者支付 0.90%(相當於美國股票基金的資產加權平均費用比率)。 

10萬美元 經過 30 年後,低成本與高成本情境中投資組合的潛在表現差異十分顯著,最終資產值相差接近 10 萬美元,而這10萬元差距你需要再花多少年才能填補?


投資人最在意的不外乎就是希望基金有著高品質,效率又好,也會隨著規模越大費用調降越低,這才是投資人想選的基金,而在台灣找的到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