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 -讀後感心得2



人的"感覺"會支配消費習慣的。


無論你的薪水有多麼高,如果一旦失去工作便無法過好生活,你就不算是真的有錢釐清「真有錢」與「假有錢」之間有何差別,就不會陷入「假有錢人」的生活方式。


想變成真正有錢人的起點是花得比賺得少,而假有錢人對精緻的事物永不滿足,因此只好不斷挖東牆補西牆,最後可能落得破產的命運。


哈藍認為真正的有錢人應該達到以下兩個財務上夢想的標準:

一:如果選擇永遠不工作,還有足夠的錢過生活。

二:擁有足夠的投資、退休金或信託基金,可以提供兩倍於國內中等家庭所得的生活水準。


如果我們想要越來越有錢,必須先觀察自己的花費狀況,調整感覺和認知,滿足所擁有的事物,減少購買不必要的東西,就不會過度膨脹自己的消費及信用,才會有多餘的錢投資。


大多數的美國職籃球員每年都能夠賺進數百萬美元,但高達60%的球員在退休後五年內就宣告破產。所以重點不在於賺多少錢,而在怎麼有效運用這些賺來的錢。


史丹利在他的著作《別再裝有錢》中指出,身價超過千萬美元的富翁購買的車,平均是四萬一千九百九十七美元,如果你真的有錢,買一輛與眾不同的豪華房車當然不算什麼。


但是,如果你想要變成有錢人,卻必須負擔一輛比千萬富翁用車還貴的車時,怎麼可能建立財富並降低財務壓力呢?許多人想要追求財富與財務獨立,卻陷入「看起來有錢」的假象中,這樣的心態讓你永遠不會成為有錢人。


有些人會說:「汽車的折舊汰換率高,算負債。那把資金拿去購買不動產肯定沒錯吧?」


哈藍說:「買房,關鍵不是頭期款,而是利率。」

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危機是怎麼造成的?貪婪的銀行業只想賺錢,完全不考慮客戶的最佳利益。購屋者忽略了自己的負擔能力,買下自己根本付不起的房子。當利率提升,購屋者無法償還房貸,不得不變賣房子,造成房市供過於求,房價自然滑落。


而銀行又將房貸包裝成金融商品,賣給跨國性金融機構。因此當購屋者還不出錢,導致銀行沒有足夠的資金放款給企業,使得企業無法支應日常運作。如此惡性循環如雪球般越滾越大,造成全球經濟不景氣與大量裁員,如果不想被不動產拖垮,申請貸款時,請認真思考:「如果利率漲一倍,你還負擔得起嗎?」


哈藍認為:「金錢等於工作。」從未不勞而獲,便能養成負責任的消費習慣。


許多父母往往認為,給子女一筆錢就能夠讓他們贏在財富的起跑點但是,輕易得來的錢卻會被輕易的過度浪費因此大多數千萬富翁的財富並非靠繼承而來,這個結果和我們的想像恰恰相反。


因此學習控制花費,並將金錢遵循著簡單的計畫,放在指數型基金內,每年只需花一個小時調整一次,即使中等收入也能夠累積相當可觀的財富,才能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時間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