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2017年 新年快樂


感謝各位朋友一年來的支持,今年對我來說是滿豐收的ㄧ年,藉由這個部落格認識到了很多人,跟很多財經界相關朋友,但是最讓我開心的是,幫助到很多剛開始進行指數化投資的朋友,他們也對這種投資方法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希望在明年可以有更多人參與指數化投資,讓它繼續更茁壯,畢竟真正在台灣執行海外指數化投資的人少之又少,也許十個投資人才一個而已,而我會更加努力讓更多台灣投資人知道投資還有更好的選擇


不必再被那些銀行及基金業者剝了好幾層皮,或是聽信任何專家的預測,如果你也真的受夠了"這些人",那麼我想選擇指數化投資做為你準備退休生活的第一步是不錯的選擇。


在2016年部落格中的文章也定期在 Smart與商周網路上有專欄及文章,這也算是個不錯的肯定,也希望在未來可以更上一層樓。


新的一年,也會持續努力的跟大家分享財經消息,有任何問題也都會盡力回答大家,也歡迎大家有任何想法不吝嗇讓我知道。


祝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裡投資都有不錯的成果。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2016 ETF總整理


這2016年裡總共介紹過38支ETF,而在2016年年初的目標就是希望可以在每一星期至少介紹一支ETF讓大家可以更清楚手中的投資標的有什麼特性及相關策略,看起來在2016年這個目標應該有達到


在這一年中Vanguard ETF共介紹25支,其中產業型ETF有7支,也是針對國人較常使用的ETF下去做介紹SPDR ETF共介紹5支,iShares ETF共介紹3支,PowerShares共介紹1支,元大ETF共介紹3支,比較特別的是Guggenheim介紹的這1支ETF由於是標普500等權重ETF,也引起較多人關注及詢問


在部落格中上方的"ETF專區"連結也一併更新了此次新文章連結,讓大家更方便搜尋,希望這些ETF介紹對大家有幫助。


ETF如下:

Vanguard ETF:




Vanguard 產業型ETF:



Vanguard 債券型ETF:


Vanguard Short-Term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短期抗通膨債券ETF) 股票代號:VTIP -2016年版本


SPDR ETF:


SPDR S&P 500 (標普500指數) ETF 美股代號:SPY -2016年版本


SPDR 產業型ETF:

Energy Select Sector SPDR ETF XLE (能源類股ETF) 美股代號:XLE -2016年版本

SPDR Barclays International Trs Bd ETF(巴克萊國際政府債券ETF) 美股代號:BWX -2016年版本



iShares ETF:


iShares MSCI EAFE (歐澳遠東) 股票代號:EFA -2016年版本


iShares 債券型ETF: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元大台灣高股息基金 (Yuanta Taiwan Dividend Plus) ETF 概述-2016年版 台股代號:0056


0056成立於12/13/2007,成立約九年,基金規模約84億台幣,經理人為張美媛女士,平均月均量為1900張以上,基金淨值為22.83NTD(12/22/2016),採年配息(每年9月30日)。


指數策略:
以臺灣50指數及臺灣中型100指數共150支成分股作為採樣母體,選取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30支股票作為成分股並採現金股利殖利率加權,這種ETF算是SMART Beta ETF的一種


0056主要跟蹤指數為:FTSE TWSE Taiwan Dividend+ Index,基金採用完全複製法


各年度基金費用率:


基金週轉率:

0056在今年累績買進率為54.24%,累績賣出率為49.06% 相較之下週轉率比0050增加非常多。


0056-2016年度價差表:


0056年度配息:


產業分佈:
電子工業 65.24%
金融保險 5.76%
貿易百貨 5.46%
建材營建 5.43%
觀光事業 2.63%
紡織纖維 2.43%
其他 12.61%


前10大持股(42.12%):
1 潤泰全 5.46%
2 興富發 5.43%
3 瑞儀 5.32%
4 聯詠 3.91%
5 微星 3.83%
6 潤泰斯 3.81%
7 中鼎 3.81%
8 大聯大 3.71%
9 矽品 3.44%
10 智邦 3.40%


完整年度績效:


ETF 美股-世界財經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難道風險越大,報酬就越大? (二)


這是上一篇:難道風險越大,報酬就越大? (一)

我們先把時間拉到10年以上各資產變化,也較為準確,下圖為2006-2016至今(12/09/2016) 年間約11年間美國股市、歐洲股市、亞太股市、新興市場、年化報酬率與標準差等資料。


2006-2016至今(12/09/2016):

在2008年,這一年新興市場為-52.81%報酬,代表著他需要隔年至少100%以上報酬,才有機會可以打平,雖然新興市場隔年有75.98%的報酬,但是還不足以將報酬打平,相較其他資產隔年也都沒有打平,但新興市場是受傷最嚴重的區域


在2011年及2015年可以看到新興市場報酬都是落後其他3個市場如果各位仔細回想一下,是不是在這2年中的年中或年底很多投資專家都會叫你加碼,因為明年即將要反彈


雖然在2012年及2016年他們的確都有反彈,但是"長期時間下來總體投資人的資產根本沒有增加多少",因為他每次反彈的報酬遠不及於下跌的報酬,也許有些投資人在中間有吃到一點甜頭,但是萬一連續2年下跌或是3年下跌呢?


"有些人更甚至說下跌前就跑了阿,而在上漲之初我早已經怖局好了",我只能說真的那麼厲害,你沒去華爾街上班或是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與當占卜士當的是太可惜了


這邊不是要你不能投資新興市場,而是要有一個"全球化投資"的概念,你可以以MSCI權重來分配各大市場,或是稍微加重你看好的區域做投資重壓某一個市場或是產業,使在是不怎麼聰明的做法


接下來我們來看更久的歷史資料下圖為1995-2016至今12/09/2016 (12/09/2016)  年間約22年間美國股市、歐洲股市、亞太股市、新興市場、年化報酬率與標準差等資料


1995-2016至今12/09/2016 (12/09/2016) 

這22年來亞太市場敬陪末座,成熟已開發國家表現最好,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在他們沒有漲很多多但是也不會跌很多,但是相較之下能夠更穩定的走下去,不會有非常大起大落的起伏投資是場馬拉松,看的是長期投資,不是只看短期投資就能夠決勝負,投資人投資時最好要有這樣的體悟


假設投資人不知道各地區如果配比重怎麼辦?有個方法很簡單也很實際,那就是每個市場都參與,每個市場你都分配25%,並且每年再平衡這22年結果如下


各市場分配25%:

這個結果年化報酬為6.60%,標準差也是位於中間值不好也不壞,你絕對不會是最好,但絕對也不會是掉車尾

"投資還是少點浪漫,多點實際比較重要"













資料來源:







US Stock Market
AQR US MKT Factor Returns 1972-1992 (AQR Data Sets)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 (VTSMX) 1993+

European Stocks
AQR Europe MKT Factor (AQR Data Sets) 1986-1990
Vanguard European Stock Index Fund (VEURX) 1991+
Pacific Region Stocks
AQR Pacific MKT Factor (AQR Data Sets) 1986-1990
Vanguard Pacific Stock Index Fund (VPACX) 1991+
Emerging Markets
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Stock Index Fund (VEIEX) 1995+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SPDR S&P 500 (標普500指數) ETF 美股代號:SPY



SPY是由SPDR於01/22/1993所成立,已成立約24年,是支歷史最悠久的ETF,基金達到規模約1900億美金,也是美國資產最大的ETF


平均每日成交量約1億股以上,在過去12個月配息為2.08%,基金淨值為225.02USD(12/16/2016)。


SPY旨在複製追蹤SP500成份股,按市值加權他的結構為Unit Investment Trust,SPY於每季配息,於、七、十、一月配息


UIT結構說明:
是依據1940年的"投資公司法"所產生的,屬於被動式管理,這代表基金經理人不能自己選擇UIT的成份證券,經理人只能按照指數的成份複製UIT成份股。

以SPY來說基金經理人不能剔除某支標準普爾500成份股,或是增加某支非標準普爾500成份股,同時也規定了成份股權重方法,不能有超過25%的基金資產,或是集中在某間公司權重超過5%,也不能將50%的基金資產集中在一支證券上,基金更不能控制任何一家公司超過10%有表決權的股票。

UIT另一個重要結構規定是關於處理基金成份股的股息,基金經理人不能將股息進行再投資以買入更多成份股,只能將股息存入一個無利息帳戶,按每一季支付給基金股份持有人



總開支比率0.11%,類別基金平均0.36%。


主要追蹤指數為:S&P 500 Index。


主要國家分佈:
美國 99.58%
歐州 0.36%
亞洲 0.05%


市值分佈:
巨型股 49.07%
大型股 36.70%
中型股 14.12%
小型股 0.11%
微型股 0%


產業分佈:
科技 19.35%
金融服務 14.87%
醫療保建 14.09%
週期性消費 10.97%
工業 10.72%
必需消費品 10.14%
能源 7.16%
通訊 4.32%
公用事業 3.36%
原物料 2.71%
不動產 0.80%.


前10大持股(約佔19.1%):
1 Apple Inc. 3.11%
2 Alphabet Inc. Class A 2.44%
3 Microsoft Corporation 2.41%
4 Exxon Mobil Corporation 1.91%
5 Johnson & Johnson 1.74%
6 Amazon.com, Inc. 1.58%
7 Facebook, Inc. Class A 1.55%
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1.52%
9 Berkshire Hathaway Inc. Class B 1.50%
10 AT&T Inc. 1.34%


完整年度績效:

SPY在這十年間拿到了7.22%的報酬,這可以說是代表美國市場這十年的成績,7.22%的報酬,相當於資產每十年會翻一倍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遇到升息就要把債券賣掉?


難道升息就要把債券賣掉?或是轉換成股票?我想這是很多投資人共同的疑問


大部份投資人認為只要一升息就要趕快把錢徹離債券市場原因就出在"殖利率上升就會造成債券下跌",所以大多數專家與新聞媒體又會開始鼓吹在升息這段時間"股會比債好"這種觀念,一再重覆這種陳腔濫調的言論,更甚至很多專家也認為在升息時間持有債券是相當不智的行為


好像你在這升息時間點持有債券你就是怪胎一樣,不但周邊朋友會向你投出怪異眼神,連你自己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這種莫名的壓力的確會讓原本堅定的投資人轉而把債券賣掉,而改持有現金或是股票上


先從最近的升息時間來看,從1980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共有6次升息,1983-1984年1988-1989年1994-1995年、1999-2000年、2004-2006年調升了5.25%一直到最近的2015年12/16日到現在共有6次升息


各債券年度資產報酬表:(點圖放大)

透過這張表很清楚可以看到各債券升息時間共有12個年份報酬,除了1983、1994、1999、2015年這4次時間有負報酬出現,其餘8次時間皆為正報酬而在1994年大家說的債券大屠殺,跟股市大跌比起來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隨後在1995年一年時間又整個收復疆土甚至還更多


各階段升息總報酬:

基本上這6次升息時間除了2015升息這階段還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其餘5個階段都是以正報酬收場


所以升息真的就要把債券賣掉嗎?恐怕不是這樣


債券對我來說是"資產配置"的一部份,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不是一遇到升息就把它賣掉,或是轉移到其它資產有哪個人可以確定升息後難道股市就不會大跌嗎?


投資朋友還是要堅持自己當初所計畫的配置,不要讓外界的雜訊來干擾你的投資計畫















參考資料:



      Long Term Government Bonds
FRED Interest Rate Data (30-year maturity) 1978-1986
Vanguard Long Term Treasury Fund (VUSTX) 1987+
Intermediate Term Treasuries
FRED Interest Rate Data (5-year maturity) 1972-1991
Vanguard Intermediate-Term Treasury Fund (VFITX) 1992+
Corporate Bonds
iShares Investment Grade Corporate Bond ETF (LQD) 2003+
High Yield Corporate Bonds
Vanguard High Yield Corporate Fund (VWEHX) 1979+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難道風險越大,報酬就越大? (一)


很多投資人認為投資當然要選最有潛力的區域做投資,"但前題是有誰能知道下一季或是下個年度哪個區域會表現好"?


難道風險越大就會有越多的報酬嗎?金融界有哪一條規則有這樣規定?換個想法應該是說,人往往都被貪婪的心態所造成種種不理智的行為。


除非你都抱著投機的心態,不然使在很難投資會有好成果,因為金融市場連隔天市場會怎樣都無法預測,你還期待自己或是專家會能有多好表現?不要玩這種既不現實又無聊的投資遊戲了。


投資只看短期績效,或是哪個市場今年表現不錯,或是某一年大跌,就說他落後平均然後投資它嗎?你確定隔年不會再跌?還是你每一個月跟每一季都在做無聊的預測?


不要再騙人了,那些說知道市場會怎麼走的,或是假裝自己知道,其實跟本就是不知道的不自覺者罷了,投資對他們來說只是場遊戲甚至只是把股票市場當做賭場而已,而他們只是遲早會被錢輸掉的賭客。


近年來新興市場是很多人看好的地方,但是由於他的起伏太大,以長期績效來說,還是落後那些已開發的成熟市場,"一個潛顯易懂的原因就出在只要資產在那一年負報酬太多,下一年就要比今年漲更多才有可能彌補的回來"。



難道風險越大報酬就越多? 我想沒人敢打包票肯定一定會這樣。


而高風險帶來的負報酬需要多少正報酬打才能打平呢?下圖有一張表可以讓大家仔細看。


負報酬需要正多少報酬打平:

如果一個資產下跌了15%,那麼他需要18%的正報酬來打平,下跌了30%則需要43%的正報酬打平,如果資產下跌了50%,那麼等於說你要用100%的正報酬才能打平,這還不算你需要花多久時間成本才能打平

-續